隨著新冠肺炎再度掀起第二波風暴,許多人開啟戶外旅遊模式,不知道你是否也有感覺,大約從今年四月開始,「報復性旅遊」一詞開始出現並伴隨各種海邊、露營以及登山行程,印證現代人對於假日需求的渴望以及回歸戶外運動的初心。隨之排山倒海的打卡開始出線,有些人在今年也開始接觸登山、衝浪、自由潛水...等運動,其中想必許多登山客都發現一處近期火紅的景點-眠月線,除了擁有歷史悠久的地位,其困難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輕鬆征服,需要專業登山配備以及一定程度體力,並不是各位網美網帥們擺個 pose 就能搞定的事,究竟眠月線有什麼魅力讓所有人瘋狂前往挑戰?今天就為大家一一解析。
#沉眠於月下的歷史痕跡
根據台灣林業專題報導中指出,若沒有西元1912年12月塔山線的建立,就沒有如今的眠月線。「塔山線」全長14.3公里,其中前半段由阿里山到眠月這 9.26 公里的路段,正是通往景點「石猴」的路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眠月線」。不過,眠月線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時間要追溯到 1983 年,政府為促進觀光,以石猴為終點重修塔山線前段定期行駛觀光列車,而其實除了眠月線之外,當年還有一條專門觀賞日出的「祝山線」;與眠月線不同,祝山線如今仍然有火車行駛,這兩條支線在當時累積的觀光人潮完全超越森林鐵路,直到發生921大地震,阿里山鐵道遭受重創,才暫時停止這一觀光盛況。
#地震損壞塵封於山林二十一年
1999年的921大地震不只造成許多住戶流離失所,許多歷史古蹟在歲月摧殘下已經脆弱不堪,禁不起如此巨大能量釋放紛紛嚴重坍塌,阿里山所有鐵路就是地震下的一大犧牲品。加上之後的七二水災以及八八風災,造成眠月線沿線隧道以及路基嚴重損壞,石鼓盤溪上游還因土石崩塌造成河道受阻,意外成為一座堰塞湖,也是如今攀登眠月線景點之一的水漾森林。而這些受損導致眠月線塵封長達21年,身為當年伐木重要道路其文化資產以及歷史地位,加上考量目前挑戰這段路段登山客眾多,政府似乎有意重新修復。另外,眠月線其實是至今唯一尚未重建的鐵路,因此目前尚能在山林中親眼目睹荒廢鐵路,以及斷垣殘壁的歷史痕跡,如同被世人遺忘的人間淨土。

#台灣ㄧ葉蘭保留區
相信網路上許多分享眠月線攻略的資料中都有註明,由於登山過程中會進入ㄧ葉蘭保留區,因此需要事先申請。台灣的自然保留區一共有13座,目的是為了保存具有價值的人文以及自然資產。至於為何會有一葉蘭保留區,原因來自於眠月線鐵道開闢,其過程導致許多大面積的裸岩以及峭壁出現,參天古木遮蔽陽光直射導致蘚苔植物堆積,孕育一葉蘭生長養分,不過他們不只數量稀少,也很少大面積出現,阿里山是少數可已看見他們群落生長以及大面積的地方,因此設為保留區不讓人們隨意踐踏妨礙其生長。

攀登眠月線過程中,就像開啟時光機器,走進歷史這座城堡,沿途上的景點也將成為這趟探索失落仙境的紀念品。無論是隧道還是鐵路,靜靜地躺在那裡吸收了千年記憶,踏進那一刻讓你彷彿身歷其境,這些景點也成為登山客的駐足處,若你也即將前往那請記得這些按下快門的瞬間,或許會是你此生最難忘的景象。
#雙軌十字路
如同人生的十字路口,右邊通往祝山車站,左邊則是眠月線,這是登山後的第一個景點,在IG 幾乎都找得到。
#坍塌明隧道
打開IG打上眠月線,幾乎都可以找到這一處打卡景點,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明隧道被坍塌的土石一分為二,而要繼續前進勢必要通過底下峭壁,同時也是眠月線中挑戰之一。
#眠月線第2隧道崩塌處
這一段路上將會不斷出現鐵道以及隧道,在完成前一個崩塌處拍攝後,你會進入眠月線第2隧道,此段主要可以欣賞到隧道兩邊天然岩石以及古法製作的五邊形木襯,而繼續前行則可看見坍塌隧道,需要小心通行。
#眠月線第5隧道鐵路
懸空的鐵橋,除了讓人走得膽戰驚心,佈滿青苔以及斑駁歲月痕跡的木板,讓整個景象添加幾分滄桑。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伴隨幾分危險,這裡的鐵橋需要小心前進,大部分木板已經腐壞,加上近期人潮增加,隨時會有倒塌危險。
#塔木車站
眠月線攻略有分為一天或兩天,通常規劃兩日的登山客,會選擇在此紮營,塔木車站前的第二號隧道有水源可取用,整趟就只有此處以及石猴車站有水源。此外,也有登山客安排前往水漾森林,欣賞被譽為落日凡間的夢幻森林,並在那紮營過夜。
#石猴車站
這個地方也是眠月線的終點,一日行程的登山客會在此處折返,需要過夜的登山客也會在此紮營,此處也是整趟旅程唯二有水源之地。

最後,提醒大家,當你要挑戰這個夾帶歷史地位的登山行程,建議除了一般露營裝備外,穿著防滑鞋以及頭燈絕對必備。出發前記得要做足功課,網路上許多功略都提到這一趟並不是像登百岳那麼艱辛,但是有一定難度,因此不用太過緊張但也不能以輕鬆踏青的心態前往,在身體力行的同時,記得好好停下來欣賞這充滿歷史回憶的失落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