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一到,許多人紛紛奔向全台各處的海灘,體驗各項戶外運動,像是今年最紅的立槳衝浪Stand up paddle(SUP)、簡單好入門的浮潛等等都是近幾年廣受大家歡迎的水上運動,加上疫情持續嚴峻、百業蕭條,讓人不禁更想親近自由自在的大海,好好放鬆疲憊的身心。
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海上活動,各地的海邊也陸續增加了許多擔心曬黑、曬傷的人抹著防曬乳後進入海洋享受戶外活動帶來的暢意感,但卻沒想到『抹防曬乳』的舉動卻讓台灣的海洋、珊瑚遭遇著一場生態危機。
為什麼防曬乳會造成海洋危害?
要了解防曬乳是如何造成海洋危害,我們必須先從防曬乳的種類開始起步,一般來說防曬乳主要能分成兩種形式:物理性與化學性。
物理性防曬乳的主要成分是具有反射、散射、折射能力的顆粒物質(像是二氧化鈦跟氧化鋅),抵擋紫外線,不過因質地較厚重且塗抹後會讓皮膚偏白。
化學性防曬乳則質地較為均勻,成分多為含有苯環分子結構的有機物化學成分(像是對氨基苯甲酸、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氧苯酮等),且阻隔紫外線的方式與物理性防曬乳截然不同,主要透過吸收紫外線的能量,轉化成為熱能後釋放出來,藉此降低皮膚傷害。
由於化學性防曬乳質地輕薄、不顯白,因此廣受許多人的喜歡,然而最常用的化學性防曬乳組成成分:二苯甲酮(oxybenzone,又稱羥苯甲酮)及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Octyl Methoxycinnamate),據2015年發表的《環境污染和毒理學檔案》(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的研究指出這兩種化學防曬物質會對整個環境生態及珊瑚礁產生一系列影響,包括會增加珊瑚的病死率造成珊瑚白化,以及破壞珊瑚和其他生物的DNA,同篇研究還發現這兩項成分也會對其他海洋生物造成難以回復的負面影響,像是會導致雄性魚類雌性化、提高海底哺乳類動物、魚類的生殖疾病發病率,甚至會危及許多瀕危物種(如海龜)的生存。
各國政策紛紛跟進
據研究顯示,遊客在海邊玩水,因塗抹防曬乳而溶解在海中的有害物質,平均每年超過1.4萬公噸,嚴重程度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像是帛琉就主動發起全球阻止化學物質汙染海洋的行動,並於2020年起嚴禁使用含有「毒害珊瑚」化學成份的防曬產品,不久後連美國夏威夷州也呼應該項行動,並且頒布禁令,禁止銷售及使用含指定化學物質、會毒害珊瑚的防曬產品,該禁令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我們能用一己之力做些什麼守護海洋?
除了遵守政策以外,我們還能貢獻小小力量幫助、守護海洋,最簡單的就是
- 分享相關文章報導,呼籲周遭親朋好友重視這項議題。
- 試著享受陽光,盡可能避免使用防曬劑或是使用衣物、傘具等方式防曬。
- 還是想抹防曬乳?也可以!但請謹慎地替自己的防曬乳成份把關,選擇標榜『海洋友善』的防曬乳。
下面分享三款主打『海洋友善』的防曬乳,讓想在這炎炎夏日奔向海灘度假的你,也能友愛環境、愛護大自然,尊重海洋生態!
霓淨思 Neogence 海洋友善水感全效防曬乳
防曬係數SPF50+ / NT$650
主打不黏膩肌膚零負擔,且不添加有害珊瑚及對海洋潛在危害成分如塑膠微粒、奈米粉體、色料、香料等。

Badger Organic Reef Safe Sunscreen
防曬係數SPF 35 / NT$402
Badger 這個品牌在台灣可能比較少人認識它,但它主要是在美國製造,98%都是使用有機成分、不含二苯甲酮(Oxybenzone)等化學防曬物質,可以抵禦UVA(光線波長,穿透力強能深入真皮層,是造成肌膚曬黑及老化的主因。)和UVB(光線波長較短,但能量較強,容易造成肌膚曬傷、曬紅。)對肌膚的傷害,與此同時,成分還可以自然生物降解,對環境相當友善。

Ao Organics Hawaii Sunscreen 系列
防曬係數SPF 30+ / USD$15 - USD$25 (約NT$450 - NT$750)
Ao Organics Hawaii是由Chelsa Davis一位土生土長的夏威夷女性創立,品牌主打商品皆使用天然有機作為產品成分,純粹乾淨到連小孩子也可以使用,成分中還添加了夏威夷蜂蠟,作為純天然的防水保護,讓防曬能維持更久,以及具保護、治癒功能的營養油,即使在海灘上度過一天也不用擔心皮膚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