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治好了我的抑鬱症,讓我活得很快樂!」笑說自己是用網球練唱跳,歌手袁詠琳現在不僅體力、肺活量都比10年前還好,更徹底揮別遭網路霸凌的灰色過往,身心益發健康。
以詞曲創作知名的袁詠琳為舞台而生,不論唱跳、彈琴或吉他都氣場十足,沒想到除了音樂才華外,笑稱自己是網球「袁」的她,前陣子參加在上海舉辦的ITF國際網球大師賽MT200,竟一舉收下「30+女雙冠軍」和「35+混雙亞軍」,甚至還有了世界網球排名積分,袁詠琳特別分享自己一路走來,愈挫愈勇還能保持正能量的心情。
袁詠琳網球一打上癮。圖
她透露,8月底在 溫州還會打積分賽,不同於上次奪冠是榮譽,這次有機會賺獎金,只是要找到合適搭擋並不容易,上次她女雙賽前才臨時找到搭擋,後來發現對方還是位桌球高手,起初袁詠琳甚至被質疑實力不足,沒想到結果跌破眾人眼鏡,「我比較擅長網前截擊,不愛底線抽球,所以都報名雙打。」
靜下心學音樂,上大學加入校隊
自4歲接觸鋼琴以來,袁詠琳透露自己其實天生個性坐不住,根本就是過動兒,但在媽媽嚴格要求下,她也能慢慢靜下心來專注學習鋼琴與小提琴,不過為了避免手指受傷,她大多做些靜態活動,直到上了大學後猶如打開一扇門,她雖身為音樂系與廣播新聞系雙主修,但也加入了美式足球校隊,連排球、桌球等運動都備感興味。
「但我有次打球不小心,竟害左手小指斷掉!」在休養期間,由於逼近成果發表會,一度被迫改彈右手鋼琴曲,讓她至今印象深刻。
袁詠琳自豪有了網球積分。圖/袁詠琳提供
近幾年工作與生活重心移至中國大陸,袁詠琳從上海搬到南京發展約1年以來,歌唱事業隨疫情解除逐漸回歸軌道,她表示自8、9、10月起,會陸續推出3支單曲,也規劃年底在北上廣舉辦Live House巡演,惟因疫情後各場地檔期爆滿,時間還待確認,另外也再度參與音樂劇演出。
打網球上了癮,堪稱半職業高手
因前男友的緣故,袁詠琳網球一打近7年,剛開始她只當是休閒娛樂,「前3年我想交交朋友流流汗,但漸漸網球對我而言已成了一種癮,一種人生不可缺乏的習慣和需要。」這3年只要幾天沒打球,她就會手癢難耐。
「我現在幾乎每天打網球,每周僅休息1、2天,平常上午練2小時,下午還會再打個2、3小時。」訓練強度與份量,堪稱半職業選手也不為過,連帶身旁球友也愈換愈強,實力級數從2.5到3.5,下個目標4.0,「他們都是從小練,球又快又重,給我很多啟發。」而她若是回到台北,也不會「荒廢」訓練,仍會在小巨蛋附近的場地打網球。
袁詠琳幾乎每天都要練打。圖/袁詠琳提供
回想2021年7月,一次跳起反拍截擊,落地時一個不小心,讓她畢生難忘。
「我承認自己沒暖身,身體疲勞加上平常缺乏重訓鍛鍊肌力。」當躍起揮拍落地的瞬間,袁詠琳的「足踝前距腓韌帶」突然斷掉,連上台演出都被迫拄拐杖。好在,當時對上海人生地不熟的她靠球友幫助,很快找到醫生治療。
拜網球所賜,袁詠琳現在表演更有活力。圖/袁詠琳提供
所幸手術很成功,袁詠琳復健3個月後又回到場上比賽, 這件事讓她得到寶貴教訓,首先,不管任何運動最好事先做肌肉訓練,再來是一定要學會如何好好暖身(active stretching,動態拉身),最後,她也體認到身體受到運動傷害後,康復訓練相當重要,意即「適當的運動」比起完全不動靜養,更有助傷勢盡速復元。
開刀因禍得福,肌力爆發力更猛
「開完刀後,我感覺因禍得福,換了人工韌帶,我的肌力與爆發力變得比以前更強了。」藉由康復訓練,她了解到腳踝周圍的小肌肉是平時訓練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網球很重視腳步移動,包括腳踝、腿部與臀部的肌肉都會運用到。」在更清楚如何鍛鍊肌肉後,袁詠琳學會讓腿部更有力,而又不會過壯保有線條美的訣竅。
手術完沒多久,袁詠琳就加入《超新星運動會》競技節目,但因腳傷初癒,她本來只參與射箭、板式網球項目,避免大範圍跑動,「會去比美式足球,是因工作人員實在找不到其他人懂規則,沒辦法只好下場。」她也自豪射箭是從完全新手起步,最後形成了身體記憶,「那2個月我每周勤練4次,到現在動作依然固定,15米要我射個九環、十環都沒問題。」
袁詠琳射箭實力還在。圖/袁詠琳提供
前陣子,為了體驗專業網球選手的訓練強度,她特地從早上7點半到下午4點操體能,一整天下來狂爆汗,差點「鐵腿」痠到不行,長期打球使她體態維持極佳,體重都控制在50~52公斤左右,「只有疫情隔離期間我胖到54公斤,雙下巴都出來了,但最瘦的時候是錄《乘風破浪的姊姊》曾累到只剩48公斤。」
最欣賞小蠻牛,盼挑戰紅土滑步
談到最欣賞的球員時,袁詠琳說自己本來最喜歡的是「西班牙蠻牛」納達爾(Rafael Nadal),但現在愛上「小鮮肉」艾卡拉茲(Carlos Alcaraz)了,「因為他對球的判斷掌握力與臨場反應,都實在太全面了!」由於大部分都在硬地球場訓練,袁詠琳也想多嘗試草地與紅土,「之前我有受邀去草地球場,可惜不巧遇到下雨,無法體會球的反彈差異。」不過,最近她會再挑戰最難的紅土,「我想多練練滑步,紅土對腳步要求高,聽說對膝蓋比較不傷。」
除了最愛網球外,前陣子她首度正式體驗攀岩,「因為我有懼高症,以前在台灣應媒體要求挑戰,卡在半空下不來差點要哭了。」這次在教練指導下,袁詠琳在室內攀岩館試爬Level 1等級難度,「我沒想到攀岩會用到這麼多肌肉,而且爬完後,我手抖到連球拍都拿不住了。」可神奇的是過了幾天,她就感覺到肩膀與後背變更有力,「我喜歡挑戰、給自己目標,只要別爬太高就好。」
飲食上,袁詠琳近3年來常泡支鏈胺基酸粉(BCAA)與麩醯胺酸(Glutamine)飲品幫助肌力恢復、降低疲勞,「我運動前一定會吃香蕉,還會帶3、4罐飲料,包括礦泉水、電解質的寶礦力,還有自己調泡的水。」自豪上海菜最拿手,袁詠琳曾在節目中秀廚藝「做了一桌子菜」,偶爾她晚上餓了吃宵夜,也會選擇蛋白質或肉,但絕不碰澱粉。
由於不喜歡上健身房,袁詠琳靠打網球「健康發洩所有壓力」,走出過往抑鬱症的她,現在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帶上球拍,一旦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問題,每個城市都有球友、教練可以幫忙協助。
「運動帶給我青春的力量,網球帶給我前進的動力,每天重複同樣動作,不斷體訓增加肌肉記憶。」袁詠琳把握每天一點一滴微小積累,再累都不會放棄,「小時候我就是坐著一直彈琴、彈琴,連跳舞也不被允許,常哭著跟媽媽吵架,還挨了不少頓皮肉痛。」但如今很感謝媽媽,讓她能坐在鋼琴前專注一彈4~6小時,運動也是一樣,堅持下去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