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壁獨舞18年,「攀岩桂綸鎂」李虹瑩歡迎後輩來戰

到了36歲,仍高居台灣女子運動攀登峰頂,岩壁上一待18年,她是有「攀岩界桂綸鎂」之稱的李虹瑩,清秀的臉龐、瘦削的身體卻迸發出堅韌力量,靠著嚴格自律與明確信念,從1個人孤單訓練迷茫於未來,到目前杭州亞運培訓5人團隊的領頭國手,「沒想過年齡的問題,就等看有沒有人可以追上我吧!」

 

李虹瑩從小愛運動,還是奧運跆拳道金牌國手朱木炎的師妹,但高三因車禍不得不放棄跆拳道,2004年上大學接觸攀岩後,19歲的她彷彿開了竅,著迷豐富多變的路線解法,當時國內攀岩風氣起步不久,她參加一項又一項的比賽,拚命超越自己,多年來不僅是國內女子組常勝軍,也陸續征戰亞錦賽、世錦賽、世界盃、亞運、世運會等多項大型賽事,成為台灣女子攀岩指標,雖受疫情影響無緣東京奧運,但擔任東奧電視轉播講評時,看到同輩的日韓好手紛紛交棒,讓她不禁心生「世代斷層」之感。

 

 

「每次比賽出場序都會列出選手生日年份,加上16歲即可比成人賽,有些參賽者年齡只有我一半,現在僅剩下1位伊朗、1位泰國選手跟我同期了...」李虹瑩笑說國際賽場上常見面,彼此早成了朋友惺惺相惜,很怕對方先自己一步退休。但真正讓李虹瑩感嘆台灣攀岩斷層現象,除了青黃不接外,主要還是攀岩難度級數,年輕選手與她仍存在好幾級的實力鴻溝。

 

台灣換血慢 實力落後日韓中

 

比較亞洲各國攀岩環境,李虹瑩表示,日本是攀岩水準最頂尖國家,韓國次之,東奧也首度將運攀列為競賽項目,光東京地區就有超過兩百家攀岩館,基礎有如金字塔般堆得深,選手換血速度快,而台灣雖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但效果還在慢慢擴散,全台實際營運的岩館也僅40多家,直到2017年政府才挹注經費成立亞運培訓隊,反觀後起之秀中國,因非常重視亞奧運成績,不惜大手筆砸錢蓋場館、聘教練,這幾年中國新秀水準已然超越台灣。

 

 

那麼何不要求在左營國訓中心蓋攀岩場呢?「攀岩是很需要交流與外在刺激的運動!」李虹瑩解釋攀岩不像舉重,舉重比賽動作較制式,教練與選手「關」在訓練基地就有機會磨出金牌,但攀岩的動作多變非單一化,困難路線解法各有不同,必須多觀摩世界好手才能突破自己,但因政府經費有限,合適場地也難尋,想在北部建開放式訓練基地的夢想,多年來始終落空。

 

身兼Youtuber 企圖攀岩產業化

 

既然國內現實環境如此,加上疫情出國比賽不易,讓李虹瑩有了新想法,「不如就自己來吧!」她準備與朋友合作發行首本中文攀岩刊物,並與同是國手的林嘉翔,拍攝YouTube頻道「日光山石」,變身成為Youtuber分享攀岩正確知識與經驗,扮演戶外休閒品牌與大眾間的平台,企圖讓攀岩運動「產業成型化」,給年輕後輩一個明確方向,畢業後能滿足現實生活所需,才能盡快補上世代斷層。

 

 

苦思規劃每集節目內容,李虹瑩坦承比面對岩壁還難得多,她打算邀請幾位攀岩潛力新秀上節目對談,目前16歲,就讀師大附中、去年剛拿下全國運攀賽女子速度冠軍、全國青少年運攀賽高中女子冠軍的謝昀珊是其一,兩人相差了20歲,謝昀珊被點名是未來接棒人選之一。

 

為了兼顧學業與興趣,謝昀珊課後一半時間都花在攀岩上,功課都盡量在校完成,攀岩對她而言很有趣,爬路線如同玩解謎遊戲,在限制的岩塊中尋求正確解法或更多的可能性,每當有全新或未完成的路線就希望去完成,只要休息一段時間沒爬,就會很想念岩場,有機會也盼出國比賽。

 

岩壁獨舞18年,「攀岩桂綸鎂」李虹瑩歡迎後輩來戰
圖說:就讀師大附中的謝昀珊要用雙手證明自己實力。Brian Tan攝影。

 

小將謝昀珊 向攀岩一姊看齊

 

仰望台灣攀岩一姊,謝昀珊最欣賞偶像李虹瑩的堅持,即使受傷也不放棄,總能很輕鬆地爬完困難路線,好奇平常訓練與飲食保養有何祕訣?李虹瑩表示自己每周固定訓練6天,其中4天在岩場,每天4~6小時,另2天上健身房,每天重訓2小時;至於飲食上,必須吃足量蛋白質,才能修補運動後受傷的肌肉,三餐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攝取維他命,且隨著年齡增長,對食物敏感度變高,多吃原型食物,攀爬時體感才會好。

 

 

看了看長年摩擦而生的厚繭,自嘲手掌比臉還大的多,李虹瑩多年來初心不變,雖在國外打工比賽期間,一度曾覺得攀岩很無聊,但藉由與自己對話,終能克服異鄉情緒低潮。這兩年因疫情都在台灣,休假沒事時,她也喜歡逛街看樣品屋,想像未來買房該如何裝潢,等存夠了錢也有開設攀岩館的心願。

 

 

始終摸索著下一步著力點,肢體擺盪出無限可能,「雖然大多數選手,都把亞奧運等大型賽事當一個生涯終止點,但我不會以此設立目標,我只是想不斷地超越自己。」對李虹瑩而言,追求冠軍已非第一目標,如何把攀爬的熱情傳承下去,才是現階段她最心心念念。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