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時速近150公里的銀白賽道上,中華隊無舵雪橇選手林欣蓉以仰躺的姿勢,子彈一般俯衝滑過,承受高達5G的離心力,僅靠偏移身體重心才能控制方向,在短短的50秒左右決勝負。
2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中華隊派出1男3女的4人代表團,其中來自新北市的林欣蓉,是自1998年長野冬奧後,睽違24年來,台灣再度有女子選手進軍奧運無舵雪橇項目。而在2月7日的第1天賽事裡,林欣蓉第1趟滑出1分01秒550、第2趟滑出1分01秒057,第2天第3趟雖繳出1分01秒004的個人最佳績,但總排名第31,沒能闖進前20名,最終無緣第4輪決賽。
由於新冠疫情仍嚴峻,林欣蓉在冬奧村備戰的十幾天裡,不僅工作人員都穿防護衣,選手每天也都要做核酸檢定,餐廳內的自助餐不僅24小時供應,菜色每天變換豐富又健康,不會有過多人工添加物,她自己則是最愛選取肉片與蔬菜,請廚師煮成小火鍋享用。
從小練田徑 進北一女倍感壓力
從小就喜歡運動,畢業於國北教大體育系的她,國小五年級起先接觸田徑,400跨欄、跳遠、三級跳到鏈球都練過,順利以體育績優生甄選進入北一女,但普通班同學們太優秀,讓林欣蓉倍感壓力,剛開始有點自卑,深怕學業跟不上同學,但所幸有老師與學姊們幫忙,得以兼顧運動與課業,在高中時期體能與身體敏捷度都有提升,並打好外文底子,立定出國追夢的志向。
由於心中一直希望登上奧運殿堂,在高三升大學那年暑假,林欣蓉毅然轉戰雪橇,並順利徵選上國手,在缺乏訓練資源的台灣,接受短短三個月訓練後,就被帶到各賽場拚積分,還沒來得及愛上雪橇這項運動,就經歷了全身瘀青、手無法平舉、皮下神經組織壞死等傷痛,但她也展露出天分,不到1年就拿下亞洲雪橇錦標賽B組金牌,可惜最後只差1名,與2018年平昌冬奧擦身而過。
更享受比賽 下個目標拚世界盃
在亞熱帶的台灣,林欣蓉只能利用土城與桃園的冰宮,隔出一條冰道獨自練習冰爪加速,雪橇一台也要自掏腰包花費2、30萬元,所幸國內有間腦回饋訓練中心,了解她的狀況後,提供科學儀器檢測腦波,觀察腦部活躍度,幫助林欣蓉能在緊張高壓的環境下穩定放鬆,迅速做出正確判斷,她也在2021/2022賽季以世界總排名第33拿下北京冬奧門票。
「經過這4年來,我現在感覺走路都不一樣了!」慢慢開始懂得「享受」雪橇運動,如今林欣蓉自信心、技術與體能都登上巔峰,也了解自己與德國、奧地利、俄羅斯、美國等世界頂尖選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再拚等級最高的世界盃,更是只要再快個0.3、0.4秒,就可以拿下好成績。
奧運初體驗 頂住壓力順利完賽
除了競速服外,無舵雪橇選手全身只有一頂頭盔保護,稍有不慎,輕則擦撞受傷,重則骨折,甚至還有選手曾飛出賽道丟掉性命,林欣蓉回想最嚴重的是有次從2層樓高度下滑時摔倒,當時在時速約100公里下,被雪橇拖行了100公尺遠,壓到胸腔無法呼吸近30秒,但她仍覺得很幸運,每次都reset自己,即時面對高風險,也專注比賽不去想太多。
林欣蓉期盼國人延續東京奧運的熱情,多給冬奧選手們加油,這次在北京能順利完賽、看見自己身體控制更成熟,是讓她最感到高興的一件事,而國外很多選手到了40多歲狀態依舊維持高峰,「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一直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