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3招教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吃水果時機!

身在有水果王國之稱的台灣,相信許多國人都有吃水果的習慣,但到底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比較健康呢?其實各族群吃水果的時機會有所不同,一起來看看該如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吃水果的良辰吉時吧!

 

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依需求決定食用時機

 

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3招教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吃水果時機!
圖片來源:pixabay@Steve Buissinne / 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

 

一般人:根據衛福部建議,在沒有其他需求或疾病的情況下,吃水果時間可選在飯後。

 

因為水果內的B群有助於幫助營養素的吸收和代謝,而維生素C則有助於餐食中鈣和鐵的吸收。由於是大魚大肉後,更建議可以攝取酵素豐富的水果,像是:木瓜、鳳梨、奇異果...等,能提升消化能力,促進食物分解、吸收。

 

想控制血糖者:若是有糖尿病等血糖問題需要控制血糖,建議可選在餐與餐之間,也就是飯前食用水果,且以低GI(低升糖)的水果為主,像是:芭樂、番茄、蘋果...等。

 

因為正餐中的澱粉和水果皆含有碳水化合物,若選在餐與餐之間食用水果,則有助於血糖平穩,而低GI的水果,也不易使血糖急速上升。

 

食慾不佳者:若因罹癌、牙口不佳或是單純心情不好食慾不佳者,建議飯前可酌量攝取口感微酸、稍較軟、體型小的水果,有開胃的效果。

 

想減重的人:建議在飯前食用,在餐與餐之間以高纖水果作為下午茶、點心,並選擇高纖、低GI的水果為佳,像是:芭樂、番茄、蘋果...等,能有效增加飽足感,減少正餐食用份量喔!

 

每人每日水果的建議攝取量

 

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3招教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吃水果時機!
圖片來源:pixabay@Дарья Яковлева / 每人每日水果的攝取量建議為一天兩份。

 

即使水果中含有多種營養素,但根據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水果的攝取量建議為一天兩份,一份約為100克,大約是每份是一個拳頭的大小,避免過量,以免三酸甘油脂過高,反而影響健康。

 

注意!四大水果食用禁忌一次看

 

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3招教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吃水果時機!
圖片來源:pixabay@Pexels / 四大水果食用禁忌一次看。

 

1.酸性水果避免空腹吃

 

富含果酸、有機酸的酸性水果,像是:柳丁、橘子、草莓、蔓越莓、檸檬...等水果,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因此適合飯後食用,避免空腹吃。

 

2.腎臟不佳者應避免食用楊桃

 

楊桃具有神經毒素,雖然一般人可以輕鬆代謝掉,但對於腎臟不佳、有腎臟相關疾病的人來說,代謝不易,會造成神經中毒,引起嘔吐的症狀。

 

3.糖尿病病友要避免飯後馬上吃水果

 

雖然飯後吃水果有助於幫助營養素的吸收和代謝,但對於糖尿病病友來說,卻容易造成血糖飆升,因此糖尿病患者建議盡量在選在餐與餐之間吃水果,且要選擇低GI(低升糖)的水果為佳。

 

4.飯前避免吃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

 

水果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但空腹吃反而會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像是:木瓜、鳳梨、奇異果...等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建議飯後再食用,才有幫助消化、腸道蠕動的功效。

 

水果到底該飯前還飯後吃?其實沒有一定的準則,一切都得根據你的需求及生理狀況來選擇,不同的水果也有不一樣的功效,吃對時機才能有助於身體健康,如果搞錯食用時機有些可能還會造成胃痛等症狀喔!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