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亦伸
台灣在一年之內竟然會有兩個職籃聯盟,真的非常「夢幻」!
以中信金控(新北市)、國揚集團(高雄)、台灣啤酒(台北)、台中職籃新軍(台中)四隊為主體職籃新聯盟正在成形,各路消息也都在陸續確認,四支球團積極部署成軍也在積極進行。
P. League+職籃聯盟除了原本四支球團,據傳高雄鋼鐵人,新北HCT集團兩支新球團也在積極規畫成軍,但尚未得到企業公開證實和官方確認。
2021年台灣職籃將會有兩個聯盟各自努力,方向和市場幾乎確定。未來台灣職籃兩個聯盟會不會合併、共生、成為夥伴,機率還是存在。
台灣職籃發展從2020年5 月P. League+成立迄今,一年來風起雲湧,參與企業和城市愈來愈多,職籃市場和看球氣氛被P. League+四個主場炒熱,職籃市場和運動產業呈現驚人「大爆漲」,更多教練得到工作,球員行情身價翻了三倍,球迷願意買單,職籃市場和看職籃成了台灣體育最「潮」的流行和生活。
台灣職籃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市場產能和未來兩聯盟合併、共生、對抗機率、時機在那裡?一切都會非常有趣。
職籃成敗、熱鬧、市場營收好壞是一回事,除了高雄全家海神接收九太科技,其他四支新球隊一線球員那裡來也有很大困境,可以確定的是,SBL超籃現有一線球員或二線球員身價至少都要翻倍,未來2-3年是台灣籃球員最幸福年代。
傳聞指出,世新大學後衛阿巴西市場行情叫價到三年1000萬,幾名35歲老國手,包括呂政儒、林宜輝、簡浩年薪叫價都在250-300萬之間。今年更多大學精英球員提早進入職籃卡位,放棄大學籃球,拿到年薪200萬上下行情已經不是空談。
去年新竹攻城獅後衛高國豪年薪同樣喊到300萬,高國豪人氣和名氣、票房魅力或許值得這個行身價,但球技、戰力跟名氣、人氣都是完全不同層次,這也是所有職籃球團在經營、管理、決策上必須要修正調整思維。
砸錢容易成事,有錢好辦事,但市場、戰績、票房人氣反應還是最終營運成敗最重要指標。
四支新球團都需要球員,很多球隊眼前都找不到合格球員,SBL超籃現有一線、二線球員在約滿後離隊投身職籃也是必然,SBL接下來會更業餘,也符合市場趨勢和走向。
台啤除了要加入新職籃聯盟,「台啤2021起飛計畫」也會保留一支年輕球隊在SBL超籃培養,為年輕球員創造更大舞台。
台灣職籃現在火熱程度和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大都會和城市願意跟職籃合作發燒程度,大、小企業爭相投入,近乎不可思議。
接下來一、兩個月,新聯盟會正式宣布成立,各球團也會逐漸公開布局和人事、營運操作、城市合作對象,兩個職業聯盟會不會「談合作」也是可能發展,台灣職籃所有發展都是「沒有不可能」。
台灣人一窩蜂文化正在職籃產業瘋狂發燒,行銷公司積極布局、結盟、拉攏企業大賺時機錢,城市運用場館、公家資源展現競爭力和市長聲勢,球員不分年紀身價兩倍、三倍翻漲,教練市場鰔魚翻身,台灣職籃產業正在走進「夢幻世界」。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台灣職籃這一局會玩出很多驚奇火花,但也可能會玩出很多意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