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盃高球邀請賽9月開打,為了宣傳賽事,棒球傳奇彭政閔、王建民和高爾夫球職業選手丁子云、郭艾榛,在賽前進行一場趣味性的跨界比洞賽。影片播出後獲得廣大迴響,有人驚艷於棒壇好手展現的「高爾夫球天賦」;有人則被丁子云的神秘魅力圈粉。
站在雜草叢生的斜坡邊,丁子云屈膝微蹲,待調整好站姿後,俐落揮桿,白球迅速飛上果嶺,輕巧地落在洞口不遠處。
「喔!漂亮!」、「好球!」每當旁人讚嘆打得精準,丁子云都會回聲「謝謝!」神情略帶靦腆,或是將眼睛瞇成一條線,不發一語地甜笑著。
不僅兼具美貌與實力,又謙遜有禮,丁子云很快地攫住大眾目光,掀起一陣喧騰討論,網友紛紛留言「丁子云笑容太吸引人了」、「長得漂亮球技又好!」、「愛上打高爾夫球的女生了!」,還因此上了PTT表特版。
然而,網路聲量飆漲,雖能飛快提升知名度、粉絲數,質疑聲也接踵而至。曾有人當面問丁子云:「妳是不是靠顏值拿贊助?」她僅平淡回應:「外在是附加性的東西,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在和實力。」
「漂亮的人太多了!」談起那段經歷,丁子云這麼說:「我是個非常務實的人,只想把球打好,很多人喜歡我的外表,當然是種鼓勵。」
凡是愈難的,愈想試!
今年26歲的丁子云,球齡長達10餘年,10歲接觸高爾夫球、小學6年級就開啟比賽生涯,讓爸爸載著她四處征戰;赴美讀大學時,也時常開車到各式球場比賽。
談起接觸高球歷程,丁子云坦言,她嘗試過很多運動,舉凡桌球、籃球、羽球、游泳等,高爾夫球不是一試就傾心的選項,而是挫折重重的。
「剛開始我覺得,天哪!怎麼這麼難,明明洞就在那裡啊,為什麼我會打不到?」意料之外的挫敗沒有勸退丁子云,而是激起她的挑戰欲,促使她持續鑽研、精進,並樂此不疲。
「我喜歡征服的感覺,克服、解決問題很有快感!」丁子云咯咯笑了起來。
「高爾夫球很像人生,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是什麼。每天面對的是不同的球場環境、天氣,每一桿、每一個洞都要有策略規劃,一桿打不好,就要重新調整。」丁子云收斂笑意後,恢復一貫認真、冷靜的口吻。
在做得到的時候,推自己一把
就讀德州大學時,丁子云唸的是商業相關科系,大三、大四時,她就立志成為高爾夫球選手。2019年,她從業餘選手正式轉入職業。
「做喜歡的事情又能賺錢,該有多好!」丁子云說:「我對所學科目蠻有興趣,但體育都有年齡限制,想在還可以做到的時候,推自己一把。」頓了一會,繼續說道:「我也想成為讓國家驕傲的對象,或許我還沒成為台灣頂尖代表,可是誰知道呢?說不定以後我也可以做到啊。」
丁子云目前是中國信託旗下贊助選手,至於如何和中國信託結緣?丁子云回憶,在一場因緣際會下,她受邀和中信辜董事長比賽,剛從美國回來、尚不熟悉台灣球場環境的她,第一戰就輸得一蹋糊塗,但她不服輸,大膽向對方下出戰帖:「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打敗你!」不料,第二戰也表現欠佳。
第三次對決,雙方選在美式球場,丁子云終於發揮實力,擊敗了董事長。「或許這是拿下贊助的原因吧!」她笑著說。
球場、廚房的切換哲學
當然,叢林裡不會有沒有終點的追逐,征服者再有野心,也有需要休息的時候。
高爾夫球一場打下來,大多須耗時3、4個小時。丁子云日常上午、下午各練1次,每天待在球場時間長達6至8個小時,下了球場後,還得配合重訓等體能訓練。長時間處於精神、體能高度緊繃下,懂得切換「專注」與「放鬆」顯得格外重要。
「很多人都說我下場就變金魚腦!」丁子云又笑了起來,她解釋,若輸球、狀況不佳,會積極去向他人溝通討教,尋找解決方法;但若比賽贏了、訓練狀態不錯,回家就會火速「斷電」,暫停一切需要縝密思考的計畫,也將高爾夫球的種種用力置之腦後。
場下的丁子云有顆「廚師魂」,料理可說是她的第二生命。滑開她的社群,自製餐點的特寫照逐一跳出,各個擺盤精緻、可口誘人,還有一個專門收納日常「料理戰績」的限時動態精選。球場與廚房,兩者看似毫無瓜葛,卻完美平衡了「專注」與「放鬆」。
談及短期未來目標,丁子云答得用力:「拿下一次冠軍!」中長程則希望考取美巡、日巡,為自己增添新歷練。
根本無須擔心。因為,即使中途遇上瓶頸、撞上難以攀越的高牆,丁子云也會一如既往地,勇於鎖定目標、精準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