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數字綁架,那些比BMI更重要的事!

若你有在關注國內外各大品牌,一定不難發現,近年來在形象照、伸展台及門市人形模特兒不再強調所謂「標準」紙片人身材,而是出現各形各色的身形,無論是纖瘦、健美、棉花糖女孩,都有獨特的姿態來呈現健康美麗樣貌。

 

也許大家接受了苗條並不一定等於健康,但正在減重或是體態控制的路上,你應該先建立重要的核心概念:體重機上的數字甚至是BMI數值其實沒那麼重要!在你埋頭學習健康飲食、精算各種營養素克數前,讓營養師說給你聽哪些才是關鍵的健康指標。

 

別被數字綁架:比BMI更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Pexel

 

1. 什麼是BMI ?

 

數十年來,身體質量指數(BMI)已被多數醫療機構作為標準的健康評估工具,計算方法相當簡易,直接將體重(單位:公斤)除以身高(單位:公尺)的平方來確定一個人是否屬於「健康」體重範圍。

 

而健康的體位範圍(18.5<=BMI<24)是經由大規模研究結果所訂定的,因為觀察到當BMI小於18.5或是超過24的族群,罹患疾病及死亡的風險都會增加,言下之意就是過重(BMI>24)及過輕(BMI<18.5)都會不利於健康。雖然BMI這樣簡易的參考數值可以快速的提供醫療專業人員初步評估健康狀況,但它並沒有考慮其他因素,例如體脂肪量、肌肉量、骨密度、血壓血糖等檢查數值,因此體重及BMI並不能「全盤」代表健康體態,你必須考量更多指標。
 

別被數字綁架:比BMI更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Pexel


2. 腰臀比

 

腰圍以及腰臀比都只需要一個皮尺就可以輕鬆測量數值。首先別小看腰圍的重要性,因為腰圍可以顯示腹部區域的脂肪,中廣型肥胖已被證實與慢性病(包含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風險息息相關。而台灣男性以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標準。男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上升14%;女生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即增加5%。

 

 

進一步想了解脂肪分佈情況,則可以加入臀圍,以腰圍與臀圍數值相除即可得到腰臀比(Waist-hip ratio, WHR),男性建議值為小於0.9以下,女性則是小於0.8。當腰圍或腰臀比超過標準值,表示為腹部肥胖型,同時內臟脂肪也會偏高,並且日後發展為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疾病的風險也跟著提高。

 

別被數字綁架:比BMI更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Pexel

 

3. 體脂肪百分比

 

顧名思義即為是體內脂肪和體重的百分比,體脂存在的必要性為保護內臟器官、幫助維持體溫的平衡、提供生存的能量、製造荷爾蒙等功能。而男性體脂率介於 15至25%,女性體脂率介在 20%至30% 為正常值。隨著年紀增加,代謝變差、肌肉合成速率下降會使體脂率稍微提高。當體脂率超出建議範圍,可能從外表看不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泡芙人」,所以容易被忽略,但其實隱藏著肥胖及慢性病危機。

 

另外,體脂率過低也會有健康隱憂,例如導致荷爾蒙不平衡、女性經期不來,這通常發生於女性體脂率低於15 %;內分泌失調,容易發生濕疹、皮膚乾燥、失去彈性、傷口不易癒合;最後也會使免疫力下降。

 

別被數字綁架:比BMI更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Pexel

 

4. 生化檢測數值

 

大家在做體檢的時候,抽血驗尿檢查所得到的數據統稱為生化檢測數值,包含血壓、心率、血脂、血膽固醇、血糖、肝腎功能指標等。這些可以協助醫療人員更全盤的掌握整體身體狀況,評估全身器官、系統、代謝功能的健康程度。

 

最後想提醒大家,不需要太過斤斤計較體重及BMI數字,在減重計畫中,開始執行重量訓練的初期,你甚至可能發現體重不減反增,但是整體的體態卻是進步的,所以不需因體重感到氣餒,它可以作為一個有用的參考數據,但不應該是衡量您健康狀況的唯一指標。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