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文/李亦伸

 

洪濬哲,他是誰?

 

不意外,因為40歲以下籃球迷應該都不認識這號人物。今年69歲洪濬哲,前中華男籃國手,亞洲籃球明星球員,歷任多屆立法委員,是頂尖國手級運動員從政最成功示範。

 

用更籃球也最簡單方式介紹洪濬哲,那麼他就是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Photo/洪濬哲CT Hung臉書專頁

 

球技一流,無比刁鑽,穩定性高,人氣最旺。知名藝人鄧志鴻是資深籃球迷,他形容洪濬哲球路風格宛如當代NBA Kyrie Irving,左右手運球、突破、跳投、籃下進攻無所不能,在60代籃球能夠左右手控球,切籃、突破、投籃、以小搏大無所不能,洪濬哲就是典範。

 

當年20歲鄧志鴻為了看洪濬哲打球,零用金大多花在買票看球賽。

 

「我們當年看球就是喜歡看現場,氣氛好、見證傳奇球員,尤其是看洪濬哲打球,除非是喜歡的球隊,大多數人都願意買票看最好球員打球,洪濬哲值得球迷花錢花時間進場,當年那是很瘋狂的事,非常享受」鄧志鴻談起洪濬哲當年的球賽和神奇表現,眼神閃爍,音調不自覺拉高。

 

籃球場上洪濬哲究竟有多厲害?

 

老一輩球迷、名人都喜歡「神化」當代最厲害球星,全世界都一樣。洪濬哲犀利45度角擦板,穩定如定海神針的跳投+刁鑽突破,利用籃框做掩護的反手上籃,一對一單打無人能擋,一對二單挑還能吃定對手,都是當年洪濬哲招牌球風。

 

鄧志鴻形容,「論人氣,洪濬哲當年就是飛駝隊招牌,是中華隊看板人物,球迷簡直為他瘋狂癡迷,當年只有籃球國手能擁有這樣的魅力,風靡全台,萬人空巷」。

 

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Photo/亞洲第一神射手 洪濬哲

 

用現代籃球迷熟悉語言和偶像去形容,80代年籃球迷瘋陳日興,90年代瘋鄭志龍,2000年第一個10年瘋陳信安和林志傑,2000年第二個10年迷的是劉錚,60-70年代令球迷瘋狂的就是洪濬哲。

 

60-70年代亞洲籃球,洪濬哲就是亞洲籃球在台灣代表人物,50年前亞籃沒有中東勢力,沒有中亞和紐澳強權,更沒有什麼歸化球員,當年主宰亞籃情勢都是東亞國家,包括大陸、日本、南韓、中華、菲律賓五強。

 

洪濬哲是最知名亞洲籃球明星,也曾入選十大傑出青年。

 

身高不到180公分,洪濬哲從小自我苦練成名,他的控球基本功和出色運球能力、彈性爆發力,都來自基隆中正公園「樓梯訓練」。

 

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兩位不同世代的籃壇巨星合照/洪濬哲CT Hung臉書專頁

 

中正公園百階樓梯運球

 

14歲洪濬哲愛上籃球,但球技、能力、身高並不出眾,身體素質天分都太平凡,教練沒讓他上場,球隊沒有他的位置,他只能自己抱著球苦練,用土法煉鋼方式,蛙跳+階梯運球,練腿力和意志。洪濬哲生涯起步最讓球迷和媒體津津樂道的就是在中正公園百階樓梯運球自我訓練。

 

在樓梯運球自我訓練,最大麻煩和挑戰就是一旦運不準或掉球,籃球就會往下彈跳,你必須一路追下去把籃球撿回來,再重新運球上中正公園百階樓梯。

 

洪濬哲回憶當年,甘苦酸甜盡在其中。

 

「我喜歡打籃球成為最出色球員,我想要爭取上場機會,讓教練注意我,因此我只能自我苦練,運球上樓梯,蛙跳練腿力,不斷練習跳投,模擬比賽各種狀況和出手,我在中正公園經常運球、練球一整天,天黑了還沒回家,我想把身體、彈力、爆發力練得更出色,那幾年靠自我苦練扭轉先天身高、天賦劣勢」洪濬哲想起當年中正公園運球、練球、跳投一整天的少年歲月,充滿感激。

 

中正公園百階樓梯運球訓練,聽說出身基隆中華男籃國手林志傑、李啟億也都曾經這麼練過,挑戰控球、專注和意志力。那顆球一旦失控沒有運好,球就會滾下來掉到中正公園牌樓對面消防隊,光是追球、撿球、重新來過,就足夠折磨人。

 

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傳說中的基隆中正公園「樓梯運球訓練」/洪濬哲CT Hung臉書專頁

 

籃球政治人

 

洪濬哲從知名國手轉身進入政壇,除了挾高人氣和高知名度,洪濬哲機智過人、反應靈敏、堅持核心思想、善於溝通是極重要人格特質,更重要的是洪濬哲精於處理「人際關係」。

 

從籃球到政治,從國手到國家英雄,從台北市議員到立法委員,洪濬哲縱橫政壇20年,累積豐沛人脈,洪濬哲對政治人生有深度解讀,他講過許多對人生,對籃球員發人深省的話。

 

-------------在球場上你必須努力打出最好比賽,展現最佳態度和拚戰精神,堅持苦練,一旦你能在球場上「把球打好」取得成功,附加你身上價值就會跟著出現。

 

-------------做為籃球員,球場外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球場上就能得到最大收穫,努力和成功從來不會是正比,但比任何人更努力才有可能成就一切。

 

-------------飲水思源,感恩圖報,這是做為球員、國手最大驕傲和尊嚴。

 

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Photo/洪濬哲CT Hung臉書專頁

 

認識「洪委員」是個意外

 

我在1989年出道跑體育新聞,但還是「菜」到來不及採訪和認識當年台灣籃球Machael Jordan,我只看過洪濬哲弟弟洪濬正打球。

 

認識洪濬哲委員(個人習慣稱呼,洪曾任多屆立委)是個意外,2016年洪濬正擔任SBL超籃台銀男籃總教練,洪濬正執教表現和成績不差,但球隊內部並不和諧,球員反彈聲浪和負評很多,主因是洪濬正管理、要求方式,讓大多數球員很難適應和接受。

 

我也非常好奇,特別去探究原委,原來是洪濬正對球員生活管理和要求,已經超過職業球員,洪濬正自己可以24小時一周七天全職無休投入訓練和生活,但他同樣要求球員這麼投入,這種生活和要求、管理方式,肯定沒有球員能接受,因此我把這樣的內幕和真相報導出來。

 

遇見傳奇:洪濬哲,45年前「台灣籃球Michael Jordan」
Photo/洪濬哲CT Hung臉書專頁

 

你可以不認同、不喜歡、不適應洪濬正執教風格,批評他的管理方式,但你不能否定他的努力投入、成績表現和堅持,更不應該從內、由外去製造攻擊洪濬正的言論和負面印象。

 

洪濬哲和洪氏家族另一個弟弟都對我的報導和立場印象深刻,就這樣我們意外認識、結緣,成為好友,一起喜歡籃球、關心籃球,每每聊起籃球、比賽、歷史、人生,總是欲罷不能。

 

我喜歡用「遇見傳奇」來形容我意外認識台灣籃球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洪濬哲,他的聰明智慧、苦練成功故事,輝煌政治人生和處世手腕,一如他超凡球技和個人魅力都很經典,也是台灣籃壇獨一無二的傳奇。

 

2016年的退役球星表演賽,洪濬哲球技仍寶刀未老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