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過純素的「未來漢堡肉」嗎?在嘗試之前你認為會跟一般的肉有什麼不同?但這可是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紐約時報美食評論家都說「吃不出來跟真的肉有什麼差別」,這些植物性的仿肉食品除了口感絕佳,更標榜蛋白質含量和肉一樣,目標是為了消除肉品生產過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而究竟未來漢堡是如何生產、和肉類的營養價值差別為何?
#植物肉的崛起
「人類其實不該吃肉」的說法已經流傳許久,該理論支持者認為人類的牙齒形狀應是用來磨碎纖維,而非咬斷肉食。除了人體健康之外,製造肉品從畜牧開始,整條產線都對環境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加上動物友善、糧食危機等議題,越來越多聲音在推廣「吃素」,「超越肉類Beyond Meat」以及「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兩大人造肉品牌就此誕生。
人造肉早已行之有年,臺灣也是大豆製素肉的生產大國,超越肉類和不可能食品為何竄起?原因是它們的產品口感細緻,就像真的肉一般,加上營養成分和肉類相當,能改善一般素食者無法攝取肉類營養如維生素B12的短處。兩大品牌的植物肉在全美超市幾乎都可以找到,也有漢堡王等速食業者與之合作,推出人造肉漢堡等產品,在美國購買相當容易,也融入許多人的生活。
超越肉類CEO布朗(Ethan Brown)表示,他的產品和一般肉幾乎沒有差別,而且飼料雞根本沒有被當作動物對待,花費的資源也較多,一磅雞肉從飼養到生產需要7.5磅飼料和30公升水,但一磅人造肉只需要1.1磅原料及2公升的水,牛肉更是需要更多的空間及資源,且牛隻產生的氣體更是大量甲烷,是造成空氣污染及全球暖化的元兇。
#未來漢堡到底是什麼?
人造肉成分主要為大豆、豌豆萃取物、植物油,經過加熱、冷凍、加壓組合等後製,來完成品與肉類有相同的味道、口感與營養價值的植物肉。標榜100%植物製造,無基改、不含抗生素、激素、反式脂肪及膽固醇,同時含有與肉類相同分量的蛋白質,且成分標示清楚,不像肉品無法得知抗生素、激素等殘留物或是其他成分,更能讓消費者放心。
業者甚至加入甜菜汁、血紅素等,烹煮時一樣會流出「血水」,幾乎讓人忘記正在吃的是人造肉。但和真正的肉差別在於,可以避免攝取牲畜體內在殘留的各種激素、抗生素以及膽固醇及動物油脂。由於人造肉中部分的營養成分都是人工添加,例如只能從動物中攝取的B12,有部分的聲音認為,既然追求天然,卻又有這麼多添加物,和當初的目標相違背。
#臺灣哪裡買
2019年底全家便利商店開始販售Beyond Meat的漢堡排,但銷售結果似乎不如預期,目前已經停止販售。速食連鎖店摩斯漢堡則是短暫限量推出全素的蔬食堡,但為期僅兩個月。美式連鎖餐廳TGI FRIDAYS也推出「鮮蔬農夫漢堡」,讓素食者能有多一項選擇。
目前台灣實體通路能在家樂福買到Beyond Meat的漢堡排,在各電商平台則有更多選擇,除了漢堡排之外,甚至有來自各品牌的素熱狗、未來海鮮、未來雞塊等等,可以搜尋「人造肉」、「未來肉」等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