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植人糧心」營運長蔡明儒(以下稱Terry)感性說道,從《元初豆坊》到《Plant A》,一路上經歷太多困難了,因為疫情關係,台灣各大產業都受到衝擊,一個意外就可能歸零,他格外珍惜現在,期許品牌能穩定發展成長。

 

「我無時無刻感受到身邊人的期許,期許帶來壓力,壓力帶來動力,提醒自己要謹記初衷往前走。」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做中學學中做,視野漸漸變得開闊

 

由於乳糖不耐症,Terry平時以豆漿代替奶製品,心裡很早埋下餐飲創業種子,但近年外送和團購服務崛起,產業變化劇烈,在這背景下他負責的豆漿品牌《元初豆坊》依舊堅持到現在,Terry表示有兩位貴人影響甚為深遠。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一是後來與他合作創立純植飲食品牌《Plant A》、家中從事堅果原料事業30餘年的「植人糧心」執行長徐晉棠;另一位是《食力》創辦人暨總編輯童儀展,Terry進一步說明,「過去股東未必知道我想做豆類產品的初心,不時想要放棄,所幸他們倆人的建議與鼓勵,讓我發現自己並不孤單,逐漸找回熱情。」

 

「以前自己很像在『賣』豆漿,後來才領悟到如何經營一間食品公司,提升看事情的角度。」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扎根台灣,打造國際規格純植品牌

 

《Plant A》對Terry而言,就像是《元初豆坊》的延伸,產品採用歐盟有機燕麥,跨海與義大利咖啡師溝通調整配方,歷經百次風味評比,從品牌理念、新品研發至營運規劃,都由台灣團隊親手把關。

 

「台灣很久沒有出現新的食品公司,很少新創團隊選擇植物飲品,但奶類需求一直存在,面向也很廣泛。」《Plant A》從籌備到產品誕生,醞釀了一年多至兩年時間,在這之前台灣沒有任何一支燕麥奶是以亞洲人為出發點,Terry自信說道,「這是《Plant A》在地發展的最大優勢,我們瞭解亞洲人口味。」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在傳統牛奶消費量減少的趨勢下,這幾年燕麥奶、杏仁奶等在歐美地區蔚為風行,但東方人習慣喝豆漿,追求濃醇香,文化風情截然不同。針對亞洲市場量身訂製品項多元的純植飲品,正是《Plant A》發展的階段性重點目標。

 

《Plant A》與植物性飲食的五大標籤

 

而植物性飲食的優勢非三言兩語可道盡,Terry在訪談裡給出五大標籤,幫助品牌文化快速被消費者識別:

 

1. 永續:畜牧業造成的廢氣量是全球氣候變遷與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機生產不只為健康,更為文化發展永續。

 

2. 友善:對環境破壞最少,對身體友善,消費者願意多喝一些植物奶取代動物製品,就是一個幫助地球的機會。

 

3. 健康:東方人極高比例有乳糖不耐症,身體無法吸收牛奶完整營養,《Plant A》植物奶採用歐盟有機燕麥,含天然醣類並與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有所助益。

 

4. 人道:牛媽媽的乳汁並非無限量分泌,中間必須人為介入,母牛不斷受孕直至產乳量下降的那天,或多或少違背了動物天性。

 

5. 新選擇:植物性飲食漸趨流行,但飲食習慣絕非「非素即葷」的單選題,而是能在日常中多元選擇的生活方式。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夢想很大,一步步踏實前行

 

喝豆漿文化已有數百年,只要口味能被消費者喜歡就可以,但植物奶要花很多時間在知識面的傳遞與教育。Terry坦承,「投身於想做的事情,又能幫助環境永續,真的會從心底湧出由衷的滿足感。」

 

《Plant A》新創未滿兩年,營運跟行銷仍在步上軌道,但團隊遠景已然清晰烙印在每個成員心裡。正如其官方社群寫的一段文字:「成為一個推廣植物飲食的台灣在地品牌,並以台灣底蘊,用心打造國際規格的純植品牌。」

 

漫談植物飲食「五大標籤」,打造國際規格台灣純植品牌-《Plant A》
Photo/《Plant A》授權提供使用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