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登上世界第400年,「台灣潛水」懷著亞洲最好的理想前行

曾經想避而遠之的海洋,卻成為自己人生志業,台灣潛水Taiwan Dive Center的執行長陳琦恩(以下稱Dylan)試圖將台灣打造成亞洲最好的教育中心,儘管疫情仍在肆虐,他的夢想藍圖仍在規劃之下前行。

 

 

與海的第二次邂逅

 

由於父親從事海事工程,Dylan在耳濡目染下伴隨海長大,但他坦承自己曾經很討厭那個環境,碼頭邊總佈滿著柴油和腥臭味,也沒有同年紀朋友,實在不是一個年輕人會想從事的行業。

 

直到上了大學,Dylan在因緣際會下考到潛水教練執照,也在教學過程看見海洋不同面貌,深深受到吸引。從那之後,Dylan一邊靠工程潛水賺錢度日,一邊利用空閒時間教授潛水,沒有動用家中任何一毛錢開啟個人事業,但他坦承兩業並行的前七年,每天都是過一天算一天。

 

▲Dylan培育無數年輕人成為接軌國際等級的潛水教練

 

「我創業第一年(2005)只有五個學生,收入僅僅五萬塊;但在疫情爆發的前幾年,公司金流每年超過五千萬,事業體也比爸爸還大了。」

 

談起這驚人的轉捩點,要回溯至2009年Dylan去澳洲打工度假,看到當地最大海岸公司擁有1000個員工、100個潛水教練,內心深深受到震撼,當下決定調整經營模式,學習對方的優點。2010年回到台灣後,Dylan在11年考取最高等級的白金課程總監證照,12年深耕恆春發展潛水市場,順勢承接起巨大商機。

 

 

2012至2017年大量陸客來台,帶動旅遊產業興起,這自然包括潛水產業,2018至19年則受限於政策,營業額大幅縮減,後來更是完全沒有國外客人,團隊也回頭深耕台灣人市場。Dylan讚嘆表示,一路走來見證潛水在台灣有多元發展可能,除了培養專業教練,更對海洋永續投入大量心力。

 

從一人飽全家飽,到肩負更大責任

 

「概念很簡單,對海好的事情就做,不好的事就別做。」Dylan希望讓更多人從不同角度認識海洋,留給下一代優質的海,「我的小孩目前4歲,等他10歲時,海洋資源已經殆盡了怎麼辦?我想要永遠跟海相處,而不只是一代人回憶。」

 

 

從2005年開始創業,2005至2011年像個體戶經營,11年起聘請長期員工,Dylan一直到2017年都在學習如何當老闆,學習對團隊負責任,從5人成長至近50人團隊,Dylan如今直接面對的都是中階主管,讓公司沒有他也能繼續營運,跟海一樣達成永續發展,無論未來交棒給誰都能放心。

 

 

對海的正向力量與品牌願景

 

「我現在事業上所擁有的,都是從09年澳洲之行帶回來的架構。」Dylan進一步闡述團隊願景,「太小眾的事業體沒有話語權,我希望將觸角延伸出去,擴大同溫層,說話才有號召力,行為才有力量,包含環境保育、海洋永續等等,才有能力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也因此,近年的台灣潛水Taiwan Dive Center已經漸漸跳脫框架,成為一間海洋旅遊公司,以潛水為核心做品牌轉型,包含旅遊、海洋、交通、飲食、住宿等。Dylan舉例子說明,潛水的經濟產值很高,遊客玩一趟動輒花費上萬元,這在其他戶外項目是很難看見的,「假設一年只接待3000個消費者,在遊樂園、飯店、賽車場等可能都賺不多,但在潛水產業已經是驚人數字。」

 

▲2024年,Dylan期許台灣能成為亞洲最好的潛水教育中心

 

在福爾摩沙之後的第400年

 

「台灣潛水採取國外最大的教練培育系統,證照全世界都通用。」Dylan自信說道,「如果不考慮疫情,現在待在沖繩、帛琉等地的台灣潛水教練,有一半以上都是我教出來的。」

 

身為公司最高決策者,Dylan從去年二月就開始盤點現金流,確保員工薪水發放不出問題,並指揮團隊進行內部器材盤點與大保養,即使疫情重創旅遊產業,Dylan仍然做好準備,對遠景有十足信心,「1624年,荷蘭人稱台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美麗之島;2024年是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第400年,我們有機會再次被世界看見。」

 

▲台灣在天然資源比不上鄰近國家,但中文語言優勢跟師資人才水平,已然是亞洲頂級

 

距離國際旅遊情勢回歸自由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國境打開了,外國人很可能會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點,「過去台灣出國旅遊的人多,來旅遊的人少,2024年有機會逆轉這個現象。」

 

儘管非常有挑戰性,Dylan與台灣潛水Taiwan Dive Center已經超前部署,準備好沉澱成長再出發。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