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格鬥護士吳巧貞-比別人晚起步也沒關係,瘋狂努力就好

吳巧貞,是一名協助醫治病牙、照護口腔健康的牙醫助理,不過她有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斜槓」身分——被譽為格鬥天才、擁有「最強小護士」封號的綜合格鬥女子職業選手。

 

初見吳巧貞,不論從外型或談吐來看,真的很難將她和格鬥勾上邊,156公分、體型嬌小的她,說話音調很高,聊得起勁時,語速變得奇快、眼裡晃閃著光。「妳知道嗎?齁!那次真的超好笑的…」興奮談著日常趣事的她,十足像個普通小女生。

 

 

戰績輝煌的「格鬥晚鳥」

 

不過,她一點也不普通。彈了16年鋼琴、沒運動習慣的她,29歲時因健身房加入會員附贈的1雙拳套,抱著嘗試心態參加相關課程,沒想到一打就打出了濃厚興趣。

 

「當時教練和我說:『妳看起來很不像第一次練習耶!』得到肯定後,也建立信心。」她說。

 

起步雖比別人晚了許多,戰績卻沒因此失色。業餘戰事中,她是7勝0敗的不敗傳說,2018年轉戰職業擂台後至今累積2勝2敗,其中一場是輸給了印度女子角力冠軍、《我的冠軍女兒》三妹原型Ritu Phogat。

 

「那次比賽她(指Ritu Phogat)4場都贏,和我的那場是唯一全部打完才判贏。意思說我沒有提早被她幹掉啦!」吳巧貞眼睛瞇成彎月。雙方訓練背景懸殊,儘管戰敗了,她仍為自己多爭取到的場上時間感到欣喜與滿足。

 

去年,吳巧貞代表台灣摘下蒙古JJIF亞錦賽戰鬥柔術金牌,進而在今年初,成為從CTMMAA系列賽打出來,首位被亞洲最大武術格鬥聯盟ONE冠軍賽簽約的選手。

 

 

努力和天賦同樣重要

 

 

踏入格鬥界僅7年,她能脫穎而出,除了天賦,還有超乎想像的努力,吳巧貞從不覺得自己是大眾口中的「格鬥天才」。「我不是天才型的選手啊。」她說,綜合格鬥要練的種類很繁複,包括拳擊、散打、摔技、柔術等,週一至週五上班前,她會輪流去各場館訓練2~3個小時,週末則是盡量將訓練時間排滿。

 

以週六行程為例,她11:00到13:00會練柔術,15:30到17:00是散打搏擊,接下來19:00到21:00則是自主訓練,例如技術調整討論或打沙袋練習等。

 

訓練步調如此緊湊,難道不會有疲乏、想放棄的時刻?她毫不遲疑,迅速出拳打掉問題:「可以很篤定的說沒有耶!我起步比別人晚,想要到達更高層次,就必須更努力一點。」

 

儘管從沒想過放棄,但挫折卻經常給她迎頭重擊。直到現在,每逢練習瓶頸她還是會想哭。「還是要撐下去啊,可以反問是不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如果答案是,那就忍著眼淚繼續練習吧,跟自己對話很重要。」堅定住方向,她不再會陷入無謂扭鬥裡,而是精準地將迷惘一次次重摔在地。

 

 

●正面迎擊所有挑戰

 

 

經過7年訓練,綜合格鬥讓她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最明顯的是體能、身型方面,接觸運動前的她曾一度胖到70公斤,嘗試各種不健康減肥方法,包括斷食、一天只吃一餐等,結果腹部發炎化膿急診住院。

 

如今規律的運動、重訓習慣,讓她身材變得精實,心肺、代謝功能也大幅改善,「爬山也不會爬一半就累啊!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吳巧貞笑說,因為力氣大,牙醫診所一些費力活會請她幫忙,「例如鑽牙齒鑽針拔不起來,我就可以輕鬆拔掉!」

 

還有無法肉眼觀察到的變化。運動讓她變得勇敢,以往習慣閃避的開始主動迎擊,「像是有人找我帶課,過去的我可能會覺得我不行,現在我會想辦法接受挑戰,不放棄任何機會。」

 

「上班救人、下班扁人」的反差已轉換得流暢自如了嗎?吳巧貞笑說,一開始打到人會感到愧疚,更曾在比賽過程和對手說「對不起、對不起」,讓不少教練開罵「繼續打啊!講什麼對不起啊!」,直到後來一名教練對她說:「賽場上全力以赴,才是對自己、對這個運動、選手最大的尊重跟負責的態度。」她才戒掉一直道歉的習慣。

 

不過,她有些委屈地說:「我也沒有想要傷害人,我還唸護理系耶!不是要救人嗎?」她坦言,隨著身分不同轉換心境、做該做的,肯定是她一直要提醒自己和調整的事情。

 

相信在未來某一天,她也會狠狠打掉「白衣天使」和「拳擊鬥士」間的難解矛盾,更加無畏無懼地,在「成為自己」這條路上行走自如。

 

你可能會喜歡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若有侵犯版權煩請即刻告知。